轴流泵站技术改造的探讨
轴流泵站技术改造的探讨
张文渊(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,江苏射阳 224354)
摘 要:针对淮海农场轴流泵站存在的问题,提出了既经济又合理的改造方法。在改造中采用同口径的其他型号泵提高比转速,用混流泵提高平均装置效率,通过泵站装置优化设计,使泵站经济运行,提高效率。
关键词:排灌站;轴流泵;扬程;泵站技术改造
1 前 言
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位于淮河下游、苏北灌溉总渠尾闸两岸,东临黄海,地势平坦而低洼,地面高程(废黄河零点)0.9~1.2m,土地总面积11 550hm2,耕地5 000hm2,是典型的平原圩区。农场以生产棉花、水稻、三麦为主,是江苏农垦大型农业企业。自1952年建场以来,灌排事业迅速发展,到2000年初,全场共建造了85座机电排灌泵站,固定装机容量为5 750k W,达到了平均1.15k W负担耕地1hm2的较高水平,基本上实现了农田排灌机械化。自1993年开始,淮海农场大面积改水扩稻,水稻面积由2 100hm2增加到4 500hm2。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迅速发展,先期建造的泵站暴露出设计标准不高、设备陈旧老化、性能差、流量不足、效益衰减等问题。面对这种情况,从1995年开始,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资金用于泵站技术改造。到2000年初共改造泵站50座,总装机达56台套4 115kW,其中轴流泵站占46座,装机容量50台套3 785kW(见表1)。
2 轴流泵站存在的问题
泵站建设时就存在着很多先天不足,加之工作年限日久,不少水泵存在问题。由于各泵站具体情况不同,在改造中需要顾及的问题很多,经对多年的技术改造资料的分析,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,即水泵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和水泵装置设计不合理。
2.1 水泵性能不能满足要求
由于建站时选型不当,或现在的水位较以前的设计水位变化较大,致使泵站需要扬程发生变化,水泵不能满足现在的运行要求。
2.1.1 水泵扬程偏高
由于以前轴流泵扬程较高,低扬程泵开发较少,因而在建站选泵时常常选不到十分合适的泵型。例如,较多采用的20ZLB-70、28BLB-70等泵型,最高效率点扬程约7m,而不少水泵工作扬程只需3~4m,因而导致水泵长期偏离高效区运行,效率降低,能耗增加,并因气蚀性能的降低带来振动、噪音、气蚀等一系列问题。
2.1.2 水泵高效区范围较窄
众所周知,轴流泵效率曲线在最高效率点两侧变化较快,即高效区较窄。而淮海农场的排涝泵站因受夸套河、八滩河水位的影响,水位变幅较大,故泵站受水位变幅的制约尤为明显。例如东滩北站,水泵工作扬程11m,经过近几年的运行,水泵气蚀严重,效率降低,能源单耗增大,流量下降到额定值的60%左右。
2.1.3 水泵扬程偏低
随着经济的发展,工农业生产需求提高,为了提高圩内排渍要求,降低了水泵的起排水位,不少河道因泥沙淤积、杂草丛生等原因抬高了排涝泵站的出水位,因此原有水泵扬程比现在需要的扬程低。
2.2 水泵装置不合理
在排涝泵站中,一方面根据进水池最低水位确定安装高程,一方面从土建工程量的角度来考虑出水建筑物的高程。因此,对于一些扬程较高的泵站,水泵出口与出水建筑物之间不能正常衔接,而需要靠一些异型管来联结,受泵站结构尺寸的限制,水泵出流很不平顺,加大了局部损失。
3 水泵改造方案的选择
由上面分析可知,只有通过改变泵型使水泵性能满足需要,或通过重新设计泵站结构类型来优化整个装置结构,才能达到改造目的。
3.1 改变水泵的性能
泵站技术改造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工程、设备。在对水泵进行内涵改造或更换同口径不同比转数的水泵时,要求在达到水泵性能目的的同时又经济合理。
3.1.1 提高水泵比转数
淮海农场排涝泵站在技术改造前普遍存在水泵扬程偏高的现象,在改造过程中,通过多种方案比较,不论是采取内涵改造,还是更换同口径水泵,有不少泵站都将以前的比转数由70提高到100或125,从而降低了水泵的高效点扬程,使水泵更适合泵站需要,且整个工程投资经济合理。1995年以来,淮海农场有15座排涝站采用了上述方案,更新改造效果明显。改造后正向进、出水池,进出水条件较好,流量增幅约30%~45%,平均装置效率由改造前的40%~45%提高到55%~60%。
如淮海农场6分场43大队北排站改造前安装2台28ZLB-70型立式轴流泵,配用2台JSL-12-10型80kW电动机,比转数为70。改造后将比转数提高到100,经测试:
(1)在泵站扬程为6.5m左右时,泵站总流量由1.8m3/s提高到2.4m3/s,增幅33.3%;
(2)改造前平均装置效率为40.5%,改造后提高到57.0%,比改造前提高了40.74%;
(3)改造后正向进、出水池,进出水条件较好。
3.1.2 改用混流泵
轴流泵扬程适应水位变化的范围较小,不能满足泵站需要时,采取导叶式混流泵来扩大适用范围。1995年以来,淮海农场有11座立式轴流泵站改造成导叶式混流泵站,效果良好。改造后进水流态、气蚀性能大大改善,流量增幅约30%~40%,平均装置效率由改造前的35%~40%提高到55%~64%。
如淮海农场东滩南排站改造前安装2台立式轴流泵机组,其中1台套48ZLB-87(配JSL15-12-330kW电机)和1台套40ZLB-50(配JSL15-10-480kW电机)。选用2台1000HD-9型新型导叶式混流泵,全部配用JSL-15-12-330kW电机,经测试:
(1)在泵站扬程为6.5m左右时,泵站总流量由4.5m3/s提高到6.4m3/s,增幅约42.2%,且装机容量减少了18.5%;
(2)改造前平均装置效率为39.52%,改造后为64.78%,比改造前提高了63.92%;
(3)改造后进水流态、气蚀性能大大改善。
3.2 水泵装置的优化设计
不论是因泵站原就存在装置设计不合理,还是现在因水泵运行条件改变而导致的不合理,重新设计泵站结构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。1995年以来,农场对20座泵站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,大大改善了水泵出水流态,降低了管路损失,提高了装置效率。
例如,淮海农场4分场34大队泵站安装3台28ZLB-70型轴流泵,配用3台JSL-12-10型80kW电动机,转速585r/min,联轴器传动,提水能力3.6m3/s,出水管直径70cm,长5m,正向进、出水池,进出水条件较好。
(1)原技术状况。为了摸清泵站的技术状况,找出存在的问题,按《泵站现场测试规程》进行了技术测试。测试结果见表2。
(2)存在的问题。由技术测试得知,泵站效率仅40.5%,低于《泵站技术规范》中规定的50%(特低扬程泵站)。经分析,泵站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:
a.机泵效率低。根据水泵的性能,叶片安装角度在0°时,高效区最低效率78.4%,电动机的额定效率为91.2%,其机泵效率应为71.5%,而实测只有57%,低14.5%。造成机泵效率低的原因,一是水泵实际运行扬程低于其高效区的扬程。水泵高效 区的最低扬程是2.86m,而实际扬程只有2.45m。二是电动机实际输出功率小,负载率低,导致电动机的运行效率低。
b.管路效率低。由表1可知,管路效率只有74%。也就是说能量在通过管路时损失了26%。原因一是管路出口损失较大,泵站扬程较小,水头损失占的比例大;二是管道直径小,流速大,增大了管路的沿程损失。
(3)技术改造措施。对该站的改造,不仅要大幅度提高泵站效率,而且要研究探索出能普遍推广应用的技术改造措施。改造应以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备、投资少又可大幅提高泵站效率为原则。针对该站存在的问题,要提高泵站效率,只有提高水泵、电动机和管路效率。经研究分析,采取了如下技术改造:
a.改变水泵性能,使其与泵站的实际扬程相符,以提高水泵运行效率。具体措施是:把水泵的叶轮和导叶体换成700ZLB-125型水泵的叶轮和导叶体,叶片安装角度定为+2°。改前和改后水泵的性能见表3。由表3知,水泵原来的工作点在高效区之外,换件改造之后工作点在高效区之内,且流量和轴功率比原来有所增大。
水泵轴功率的增大,使电动机的负载率增大,进而提高了电动机的运行效率。
b.把出水管改为扩散角为8°的渐扩管。渐扩管长215cm,小头直径80cm,与下端管道相接,大头直径110cm,安上拍门作为出口。渐扩管和水泵出口之间的管道直径由70cm改为80cm。按有关理论分析,改后出口的水头损失将减少到原来的12%。
(4)实测改造效果。改造后,按《泵站现场测试规程》的规定,采用和改造前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了技术测试,结果见表4。
由表4可知,改造后泵站效率提高到了55%,超过了《泵站技术规范》规定的特低扬程泵站效率不低于50%的要求。泵站效率比改造前提高了14.5%,管路效率提高了12%,机泵效率提高了9.6%,改造效果显著。
4 结束语
对于泵站的技术改造,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在满足水泵经济运行的情况下,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设计和工程设施,可降低改造费用。因而在水泵进行内涵改造或更换时,采用同口径的其他型号泵可降低工程造价,对合适的泵型进行装置优化设计,也将对泵站的经济运行提供有力的保证。
参考文献 [1] 张文渊.机电排灌泵站技术改造的途径[J].水轮泵,1998,(2).
[2]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编.水泵及水泵站[M].北京:水利电力出版社,1985.